悦览八桂
首页 -> 悦览八桂
  • 合浦:南珠故郡
  •       合浦,江河汇聚于海的地方,这座县城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,因自古盛产珍珠而有“南珠故郡”之称。两千年来,这片海角土地上发生了许多至今仍流传在合浦民间的故事,曾经的风云际会,文人志士留下的痕迹,皆成为了合浦在千年更迭中的精神与文化领地。





    千年古郡话传奇


          合浦原属百越之地,在夏、商、周时期,地处“荆州南境”。公元前306年,楚怀王兴兵伐越并大败越国,尽取越国江东之地,百越支系中的东瓯(浙南、闽北)与闽越(闽北、闽东)两地划入楚国的范围之内,彼时的合浦属于骆越支系,与楚越交界。直到秦朝时期,六国一统,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越族的统治,于三十二年(公元前215年)第一次派兵征南,“使尉、屠雎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”。次年,秦始皇再次任命任嚣、赵佗征南,史载其“发诸尝捕亡人、赘婿、贾人略取陆梁地”。彼时,秦始皇征南收服百越之后,为了加强对南疆地区的统治,制定了“戍边”的政策,将大批中原人派往岭南,并将岭南划分为桂林郡、象郡和南海三郡,当时合浦属于象郡境内。正是秦王朝此番的“戍边”决策,让大量中原人流入了岭南,其中一大部分进入了如今的合浦境内,成为合浦“客人”的先祖。


          秦末汉初时候,原秦将赵佗趁天下反秦之际将西瓯、骆越并为南越王国,割据岭南成为汉朝的边境之患。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派兵平定越南国,此后,为统治之便,汉武帝将秦朝时期的岭南三郡划分为九郡,即南海、苍梧、郁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真、日南、儋耳、珠崖,合浦郡便是由原秦朝时期象郡与南海郡的交界处划分出来的,包括了如今广西南部、广东西南部及海南部分地区。而因为珠埠发达,交通往来便利,合浦在汉朝时期,便已经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中心。


          东汉光武帝十六年(公元40年),交趾聚众造反,攻取了当时的邻边郡县,九真、日南、合浦等地为抵抗而群起响应。次年,光武帝任命当时的虎贲中郎将马援为伏波将军,段志为楼船将军,并交与马援、段志两人一万兵马平定交趾之乱。大军征发到合浦的时候,段志染病身亡,马援便成为了一万兵马将领,与合浦等郡自发组织的抵抗队伍征伐交趾,并于次年春季全歼当时的乱军。而后,马援乘胜追击,清扫叛军残部,而他每攻取一县,就废除当地的苛捐杂税,修缮城郭,兴修水利,安抚民众,史载其所过之处,皆“为郡县治城郭,穿渠灌溉,以利其民”,深受当地民众的敬仰和喜爱。后来,为对当地进行整顿,保护边民百姓,马援“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”。马援进行平叛的时候,多次留驻合浦,曾一度在合浦驻军、造船,将合浦作为当时军队的休营之地,平定叛乱之后,大军返途时同样也经过合浦并留下了十万将士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中原士兵多讲中原话,而后渐渐与当地融合,形成了“合浦话”,后称为“马留话”,意为“马援留下”,后来又取其谐音称“麻佬话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经过千年沉淀,合浦民间依然流传着伏波将军的传奇故事,以爱国为核心的伏波文化,也成为了合浦文化中的一脉。


          东汉初,马援平定叛乱之后,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,合浦一带渐渐稳定下来,自东汉永建年间起,中原的商贾纷纷经由南流江水路往合浦而去,交趾郡的商贾也沿海沿陆纷至合浦,商客们用大米交换合浦的珍珠,一时间,合浦一带的繁荣已经隐隐显示地方都会之势。



    东南都会岿岿然


          自东汉永建年间开始,合浦一直以郡治作为地方制。三国时期,合浦属于吴国辖地,隶属交州地区。西晋建武元年(317年)之后,在合浦郡再置新安县,合浦郡仍隶属交州,郡址在当时的合浦县城内。南北朝时期,合浦县东北部区域被划分出来,置临漳郡,属广州统辖,直到公元471年,因为对地域进行再次划分,合浦郡与新划区域统称越州,在越州境内,合浦下辖合浦、徐闻、荡昌、朱官、朱卢、晋始、新安6县,郡治依旧在合浦县城内。可以说,南北朝时期,虽然局势多有动荡,合浦郡一带的区域划分也多有变化,但合浦县名从未改变过,并且,在大多数时期,一直都是郡治的中心所在。


          隋朝之后,合浦郡并入越州,而后越州改称禄州,禄州在隋朝大业三年(607年)与合州(今雷州半岛)合并称为合州,也是在同一年,合州改称合浦郡,隶属扬州,但合浦郡郡址依旧在合浦县内。唐朝时期,为方便地方进行统治,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州县两级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合浦郡改称越州,在贞观年间,越州又改称廉州,几经变革之后,廉州与合浦郡两个名字反复被用,但驻地依旧在合浦县城内。


          经过隋唐五代的几番更迭,宋朝立国之后,也多次对合浦一带的地方行政做改动,最后,合浦县属于廉州合浦郡统辖,驻地在合浦县内。当时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州、县二级制,并在地方设“路”作为直辖中央的一级监察区,合浦属于广西西路。


          明清两朝时期,虽然地方境域也多有更迭,在中央王朝封建统治进入高度集中的时候,地方的行政制度也会随之改变。然而,不论是明朝时期还是清朝时期,总的来说,合浦仍旧是属于廉州府,其驻地也在合浦县城内。清朝时期,合浦县城内有玑屯街、卫民街(今东圩)等17条,呈现了“阜市东来接海涯”“无数征商自去来”的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,以西门江水运为枢纽而集结的贸易已然让当时的廉州具有“天涯埠市”之称,合浦之繁荣,自是可以想见。


          自东汉以来,合浦县的名称从未改变过。两千年的历史,沧海桑田,风云变幻,合浦的境域虽然几番变动,统辖范围或增或减,所属的领地也时常变化,但历史包含的范围太广,过往留下的痕迹也不是史书里的白纸黑字能够道尽的,千年合浦,南珠故郡的传奇过往并没有随着历史更迭而湮灭。




    风云际会海角区


          作为千年的郡治中心,不论是久远的历史,还是古时征伐交趾、交通海外、贯通中原而扼水路交通之咽喉的地位,合浦从来不能被忽视,它是政治中心,是经济中心,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。因为复杂的地理位置,历史传奇在这里演绎,风云际会也在这里发生。两千年来,这里有过文人墨客的足迹,有过朝廷重臣的传奇,当然,也不乏轰轰烈烈的事业演绎。


          若说古时合浦名臣,非东汉时期的太守孟尝无二,至今,合浦民间依然流传着孟尝在合浦任职时革除弊病,为民利民的故事,而随之产生的“还珠合浦”的故事,也成为了合浦清廉文化的代表之一。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曾在廉州小住过两个月的时间,彼时的苏轼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,从海南儋州而来,在合浦受到名士邓拟的接待,居住于清乐轩中,其故址就是如今合浦县的东坡亭。苏轼在廉州停留的两个月间,不仅拜访了合浦老人苏佛儿,并与之研谈佛理,同时也为合浦留下了《廉州龙眼味质殊绝可敌荔枝》等六首诗篇。传言苏轼在合浦的时候平易近人,“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”,得到了当时廉州人们的喜爱。


          宋朝熙宁年间,交趾人进犯廉州,北宋名将郭逵带领当地人抵抗并收复廉州。明朝时期,倭寇几度进犯合浦,甚至于永乐八年(1410年)十二月,攻陷廉州,而朝廷也为此派兵合浦,与合浦当地人共同展开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。至今留在合浦山口镇上的大士阁便是明时合浦抗倭的指挥中心,成为合浦在明时抗争的记忆标志。而古时的抗争精神,一直延续到了近代。近代以来,在复杂的形式中,发生在合浦的抗争也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。


          辛亥革命前夕,合浦人士罗侃廷以廉州城学前街内的攀龙书室为秘密据点,发展革命组织,并多方刺探府县和军营内情,在清军中策反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九月二十七日,在罗侃廷的组织下,廉州起义爆发,推翻了清政府在廉州的统治。1926年,合浦开始建立中共党组织,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就此开展。1938年,中共合浦党组织重新建立起来,抗日救亡的运动在合浦展开。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,合浦当地的革命运动与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声势,因为共同的理想而汇聚于合浦的名人志士,也共同写就了一曲激昂的赞歌。


          不论是古时的抗争,还是近代的革命,可以说,合浦是一片风云际会之地,这里不仅是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陈铭枢的故乡,同时也是全国著名语言学家,鲁迅先生的弟子岑麟祥教授的故里,这位在语言学界著作颇丰的学者至今仍对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。


          过往留在合浦的风云变幻已经过去,名人名家留下的足迹也被岁月洗刷,曾经发生在合浦的故事渐渐沉淀下来,变成了合浦人茶余饭后的一段故事,也成为了合浦民间文化的一部分。或许,南珠故郡的故事并不仅仅于此,在新的时期,它将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延续。